首页 >> 心理健康 >> 女性心理 >> 正文

“中性超女”为何受热捧

来源:网络 时间:2006-7-11 14:08:00 点击:-
    李宇春、周笔畅……正在风靡全国的“超级女声”节目中,中性化的选手观众支持率最高,而传统美女形象的选手如叶一茜等,却受到广泛的敌视与攻击。为何中性化mm大行其道?背后不仅有一般女性的嫉妒、自卑心理,也有性激动的移情作用,而在现实生活中,漂亮女性容易受同性排斥,也正是出自同样的原因。

  男性化特征使女性激动

  心理咨询师刘素珍博士认为,对中性化的推崇在社会心理学看来带有性的色彩。性的满足可以通过很多种渠道,尤其是感觉通道,其中视觉所占的比例最高,其次是听力。一般来说,人对他人的喜欢或憎恶反应,容易取自然特征。

  那些长相(包括声音、发型、服饰等在内)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同性,能够为自己接受,甚至还会激起共鸣。

  精神分析认为,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前提常常与性有关系,因此,年轻女孩就更推崇一些比较有男性特征的女性,相比较其他女性,这类中性化女性显得更豁达,不那么计较,不像其他女性那么小气。而男性化色彩偏重,会使女性产生类似性的激动、幻想,潜意识中认为对方的外部线索,如服饰、仪态等协调,对自己的胃口,推选的机会就比较高。

  同性嫉妒心理排斥美女

 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种近乎苛刻的要求,在外表或能力上比自己优秀的同性,容易激发起潜意识中的自卑情结,因此,她们容易喜欢相貌上不太出众、没有特殊审美水平或特点、与自己较相近的人,这样她们相处时,感觉没有压力。

  而对长得很漂亮,有一点审美能力的女性,人们往往会因为内在的自卑而不喜欢她们。通过贬低这类优秀女性,甚至寻找其生活上不检点处、人格上的漏洞,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。

  嫉妒常常与相互的距离成反比。对与自己相近的女性化特征明显的人,她们经过一番挑刺后,会很自然地这样想:漂亮、妩媚有什么用?她们的能力又不突出。要理解的是,嫉妒心理往往根植于人们内心不愿承认的自卑,所以要把别人推到比自己更低的水平,从而取得暂时的心灵平静。

  性别自卑幻想中性化

  对中性特征的喜欢,还有一种心理因素作祟:女性对自己的性别身份也有自卑。虽然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在不断提高,但是在女性的成长过程中,她还是会遇到不少只对男性开放的禁区,例如父母说:“你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,可以干大事!”在工作环境中,能力比自己差的男性,由于性别优势晋升得更快,等等。从外界得到的挫折感,让这些要强的女性开始树立起一个使自己满意的形象:在形象上具有男女两性的特点,像男子一样豁达、宽容,又像女子一样温柔、善解人意。而中性女歌手的出现,正满足了她们的这种幻想,因此得到追捧,这是理想化要求在现实中的一种投射反应。

  ■专家看法

  嫉妒者:自我反省
    嫉妒是隐藏在人们内心的刺,要怎样才能发现、乃至承认自己的这种阴暗情绪?刘素珍给出“自救”方案:

  ●当自己表现得对中性化公众人物过分热情时,要反思一下,为何自己有这种偏好?每个人的选择往往都是出于她早已成型的思维倾向,当发现自己的选择不够客观或科学时,要想想:我是不是不能承受挫折,所以对让我感到自卑的女孩就产生排斥?从小到大,我有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挫败感,所以对有男性特征的女性感到亲切、满意?我的父母、老师、老板有没有对我作过性别上的否定?

  ●在对人或物进行评价时,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,是否有超过理性之外的狂热因素?如果有,那么这种行为就带有某种盲目性。成熟的人格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  ●嫉妒产生于心理脆弱、不能耐受挫折的人群中。因此,年轻人,尤其是独生子女,要注意培养自己耐挫折的能力,把每次挫折当成成长的母体,而非外界归因,从而对使自己遇挫的美好事物产生习惯性的攻击、批判思维。

  ●不要因嫉妒而影响大局。女性不喜欢与人竞争,但在对待同性时,却竞争意识十足,如果把这种“竞争”带入工作中,盲目地同那些不应与之竞争的对象去竞争,最后就会失去大局,不利于个人的事业发展。
首先,她要认识到,在自己的认真表现得不到周围人赞赏而是白眼、当面打击甚至无中生有的诬蔑时,这并不意味着失败,它可能正是自己的优秀给别人带来压力,而造成的逆反表现。因此,在相处过程中,这类优秀女性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,主动与她们沟通。当两个人之间产生亲密感时,你的优秀、漂亮就更容易被和平接受而非转化为压力。

      被嫉妒者:以爱化恨

  另外,在与有嫉妒心理的人相处时,不妨试试以下几招:

  ■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去说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,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对付有嫉妒心的人。

  ■采取妥协和退让的必要策略

  谦虚、谨慎,这不仅防备被嫉妒,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。以爱化恨,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,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。

  ■说服、鼓励的对策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时,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。此外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。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,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。


相关内容: